历史小故事红楼梦与金瓶梅有何不同

历史小故事:《红楼梦》与《金瓶梅》的差异在于情感深度,后者以肉体爱情为主,而前者则探讨了精神恋爱的境界。精神恋爱更为复杂和难以达成,与物质或肉体之恋相比,更显奢华且罕见。清官难断家务事,《红楼梦》独具此能,细数日常琐事,从拜年到过节,再至婚丧嫁娶、生日庆祝,不乏烧香还愿、病醉交替的往事。在表面上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中,隐含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忙碌,将一日三餐变换花样吃,也把家长里短编织成调子来弹唱。尽管如此,这些繁忙仍旧无法避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最终不过是大梦一场。

因此,即便是清官也难以裁决《红楼梦》,看官更是如此。这本书养育了无数研究其的小学家,他们各执一词,如同鸡鸭对话,每个人的观点都有道理,但目光浅薄的人只看到别人家的故事,而眼光锐利的人却能从家中展望天下。家庭就是天下,天下又只是一个大家庭而已。

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以读懂的经典,《红楼梦》中的贾府尤其复杂,因为它牵涉了许多小家庭,并且不时地连接着整个世界。人们羡慕贾府的辉煌,却也期待看到它们的笑话。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将这本难解经文阐释出来,对荣宁二府及四大家族中的所有家族进行了详尽阐述,用“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等字句开篇,只是一种引子,其余内容更是不胜枚举。

在大观园里,上上下下的男女老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账,一副算盘,他们并非简单无知。不仅有人用算盘计算利益,还有人用诗意计算情感。在这部小说里,没有一个人不会用算盘计较别人,没有一个人不会被别人的算盘所迷惑,最终谁赢谁输,都没有明确答案。

王熙凤是个精明的人,她计算的是利益;林黛玉则柔弱得像没有骨头一样,她计较的是情感;薛宝钗既会把利益当做情感来考虑,又会把情感当做利益来权衡。她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账簿,有一些人专门去打算大账,有些人专注于打小账。而有些人在打算的时候,就已经陷入自己的圈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种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这部作品充满了一群机灵鬼儿之间的心机交易和争斗,其中最傻的人其实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他们因为感情而发狂,被称作“傻帽儿”。他们的情愫纯粹而可敬,让周围那些世故之士相形见绌。

第六十六回描写说:“我们家的祖宗直到二爷,都不是喜欢读书的人”,但实际上这些人物行为奇怪,说的话听不懂干的事也不清楚。但外面人人觉得他们模样俊美内心却混乱,看似聪明实则糊涂。一句话就让旁边的人摸不着头脑,就连脂砚斋评价贾宝玉时说:“他行事总是与世人两样的。”知道子莫过母也,“故王夫人云,他行事总是与世人两样的。”

真正明白这一点只有宝黛二人,是一对相同类型的人。而外界认为他们笨拙,不分轻重大利害,但他们却重视感情轻视物质,以此犯糊涂也是值得赞赏的一种疯狂。在众多纷扰烦恼中,只有宝黛二人沉浸于彼此间的情愫,无心关注功名富贵。一旦遇到对方,便忘掉一切,对方成为唯一重要的事物,是正如炊烟袅袅一般不可或缺。此刻唯恐分散注意力,无论错还是错都不悔初衷。

这样的曲折应该只有天上才能听到,在这个尘世很少有人能亲耳品尝。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曾几回闻?在侯门公馆里的绝唱,以及民间浩荡的情缘,只柳湘莲与尤三姐的一段悲剧生死可以勉强比拟。在第六十六回,“冷二郎入空门”的结局中尤三姐自刎归地府,而柳湘莲因而悲痛欲绝,但她并不责备尤三姐,而是在她的遗言后续追寻柳湘莲,并最终自杀殉情。

脂砚斋评述这一章节称:“余叹世人不知情字,常把淫字当作情字,不知淫里无情,情里无淫……”这里提到的“绝 情”、“至 情”,都是指那种能够超越生死之痛苦与欢乐的心灵共鸣。而其他部分,则全然失去了这种高级的情感纬度,全都是关于淫欲的小说内容,因此叫做“来自情天去自气地”,岂不是一篇完整的情文学?

随后的阅读,你就会发现除了尤三姐柳湘莲以及贾宝玉林黛玉那份生命力以外,在现实社会甚至豪门生活中的男欢女爱似乎变得微不足道。“则全是淫,不是e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