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谨简介唐朝河北历史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英勇善战的军事领袖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南乐县)人,是唐朝著名的将领之一,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成员。他在历史上以其英勇善战、忠诚耿直而闻名。

张公谨早年曾效力于王世充,任洧州长史。在武德元年,他与刺史崔枢一起投降了唐朝,被授予邹州别驾和右武侯长史的职位。随后,他因徐世勣等人的推荐成为秦王府幕僚,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对李世民的登基起到了关键作用。

贞观三年,张公谨被任命为行军副总管,与李靖征讨突厥。贞观六年,他病逝于襄州都督一职上,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并且获得了“襄”谥号。

在他的家族中,有三子,其中最有名的是张大象,他袭爵邹国公并官至户部侍郎。而他的孙子张涚则成为了国子祭酒,而曾孙僧一行则是一位著名的僧人。

关于张公谨的人物评价,有很多文献记载,其中包括《资治通鉴》、《旧唐书》和《新唐书》,都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例如,《资治通鉴》中提到:“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表明他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华和远见卓识的人。而《旧唐书》中更直接地称赞他:“敬德夺槊陷阵……可谓勇矣。”

除了文学作品之外,张公谨也出现在许多古典小说和评书中,如陈荫荣的评书《兴唐传》,以及电视剧如《隋唐演义》、《贞观之治》、《隋唐英雄》等。在这些作品中,他通常被描绘为一个英勇无畏、忠诚坚定的人物形象。

最后,在后来的历史评价中,張公謹與其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一样,在歷代帝王眼裡都是國家創業時期不可多得的大將領,他们所貢獻出的軍事智慧與無私奉獻對後來幾百年的太平盛世有着不可磨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