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9月28日,埃及英雄纳赛尔的生命在这充满自然之美的一天里走到了尽头,他的离去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在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书籍中留下了永恒的痕迹。记得当那消息传遍开罗的街头巷尾,当人们在广袤天空下高声呼喊着“纳赛尔!你活在我们心中”时,那种悲痛与怀念交织成了一曲哀伤的大合唱。
加马尔-阿卜德尔-纳赛尔,一位52岁的人生旅途即将画上句点,在主持约旦和巴勒斯坦游击队间谈判仅几小时后,他的心脏突然间停跳。他的死因是心脏病发作,这样的结局似乎是一种对他无情自然界的回应。然而,他在世时留下的足迹却像火山般炽热,无论是推翻法鲁克国王,还是与莫斯科结盟,或是在以色列宣战,他都以一种不可磨灭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
菲德尔-卡斯特罗曾经形容他的去世为对阿拉伯运动的一次巨大的打击,但实际上,纳赛尔最后并不反对同以色列进行谈判,而法国外交部长则称赞他是一位追求和平的人士。这份复杂而又多面的性格,使得他成为一个有争议但又深具影响力的阿拉伯人物之一。
回望过去,我们可以看到纳塞勒(1956-1970)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他从参加抗英斗争的小学学生到中学毕业后入军学院,再到苏丹服役期间,与毛希丁、阿迈尔回萨达特等人建立了秘密组织“自由军官组织”,共同梦想着赶走英国人,废黜君主制。
1952年7月23日,他们成功地发动了一场不流血政变,将帝制推翻,并成立了埃及共和国,由11名军官组成指挥委员会,其中包括由他们推举出的国家元首——萨达特。在此之后,尽管面临各种挑战,最终于1954年春季被罢免并软禁,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挡他继续服务于国家的事业。他最终担任总理,并于1956年1月颁布宪法,将埃及定位为一个独立自主、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政体。当年的选票显示,以99.9%支持率赢得大选,从此开始了作为全民领袖的地步。而那些原本承诺给予建造阿斯旺高坝第一期工程费用的大笔资金,却突然被英国和美国取消,让这一宏伟计划也随之陷入困境。
今天,当我们回望那个遥远年代,也许会发现,即便是最坚定的领导者,都无法逃脱命运赋予我们的宿命。但正如那些自然界中的树木,它们虽然不能控制自己的生长方向,却依然顽强地向着阳光伸展,就那么些个瞬间,我们仿佛看到了人类历史的一抹斑驳陆离的情感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