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世界观中,天界被赋予了光明、自然、清净和自在的意义,是六道之首的天道,被认为是六道中最好的地方。《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解释:“于诸趣中彼趣最胜、最乐、最善、最妙高故,名为天。”《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释云:“神用光洁自在名天。”
佛经中说天道分三界,凡二十八重,总称三界二十八天,有地居和空居之别,从下至上,其从上至下的名称如下:
欲界 天,因共有六层,所以称“六欲天”。下面是对这些欲界上的各个部分的描述:
四十九级:由四大金刚守护,每位金刚手持武器,代表着力量与勇气。
忉利 天(Trayastrimsa):意译“三十三天”,以有三十三个国家而得名。中央为主国帝释所居,周长一万由旬,有殊胜宫殿及四苑。
夜摩 天(Suyama):位于忉利顶部十六万由旬处,此处日月光明不及,这里的人们自有光明。
兜率 天(Tusita):位于夜摩之上三亿二万由旬处,此天天人身高二里半,一日当人间四百年,其寿命合人间五亿八千四百万年。
空居:
初禅 天:覆盖一小世界,即宇宙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二禅 天:覆盖一千个小世界,即一个“小千世界”。
三禅 天:覆盖一千个小千世界,即一个“中千世界”。
四禅 天(Arupya)或无量劫想定境,为最高层次,不同于其他层次,它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超越物质现象的心灵状态。
法相空行者住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如化乐园等,也被视为较高级别的天堂,但它们并不属于常规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种精神状态。
以上就是关于佛教中的天堂结构的一个概述。在这个结构中,每个天堂都拥有不同的特点和居民,他们享受着各种美好的事物,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寿命长度和生活方式。此外,在佛教思想中,上面的天堂并不是唯一目标,最终目标是达到涅槃,这意味着完全摆脱生死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