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历史简介与世界历史对照表自然景观下的文明演变

我将重新表述这段内容,以保持原有的字数和信息量,同时避免使用括号:

奥地利历史简介与世界历史对照表:自然景观下的文明演变

奥地利共和国位于中欧南部,与南斯拉夫、意大利相邻,北接联邦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东与匈牙利接壤,西边是瑞士和列支敦士登。面积为83,850平方公里,人口约755,338人,其中99%以上为奥地利人,其余包括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马扎尔人。居民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德语。首都是维也纳。奥地利曾是欧洲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疆域经历了多次变迁。

古代在这一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中发现了工具、雕刻以及岩壁绘画等,这些都是维伦多府女性雕像的典型代表。在新石器时代后,该地区有线陶文化的居民生活,而进入铁器时代时,这里属于伊利里亚人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区。这一时期还见证了克尔特人的入侵,他们迅速将这个区域“克尔特化”。随后,在公元前2世纪建立起诺里孔王国,此时开始与意大利及巴尔干诸国开展经济联系,并逐渐形成阶级社会结构。

罗马帝国随后向此方向扩张,最终在公元前15年占领该地区,并设立瑙里库姆行省,以及潘诺尼亚省。此后,该区域经济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罗马兵营和移民聚居点基础上形成了如今维也纳、林茨及萨尔茨堡这些城市。在教会传播过程中,该地区于公元300年左右迎来了教会的到来。

376年,西哥特人才开始入侵这里,这一区域成为了民族大迁徙的一部分,当时日耳曼族、匈奴族、高加索阿瓦尔族以及马扎尔族交替统治。在8世纪末法兰克王朝查理大帝击败阿瓦尔人的莱希费爾德之战中,将这一边疆伯爵领地作为加洛林王朝东部边界。此后,不断有不同的民族或势力控制该区域,如881年的马扎尔侵袭,以及955年的莱希费爾德之战中的胜利。

976年,由于其功绩,被封为边疆伯爵并扩展至多瑙河两岸,是由巴本堡家族成员李奧波德一世所创立。他继承者海因里希二世进一步拓展到北方“林区”,1156年升格成为公国,并且迁都至维也纳,使得巴本堡家族达到顶峰。此后的几个世纪内,它们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并被称作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神圣同盟国家。

1273年,一位名叫鲁道夫的人被选举成为神圣罗马皇帝,他来自哈布斯堡家族,从此开启了一段长达270年的统治期间(976-1246),共有12位统治者。这段时间被认为是“黄金时代”,因为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而在之后几百年的时间内,那里的城市逐渐繁荣起来,并且教堂成为了学术中心之一。

直到1320年代初期,当腓特烈三世试图夺回失去的地盘失败而导致他失去了莱茵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之后,这个家族才真正确立了他们对奥地利及其周围土地的控制权。一系列战争使得他们最终能够恢复许多失去的地盘,但是在1379-1438之间,他们又一次扩张到了富拉贝格和伊斯特拉半岛。此外,他们还通过婚姻关系获得了一些额外的地盘,比如勃艮第和尼德兰,因此他们最终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即查理五世领导下的“日不落帝国”。

然而,在19世紀初期,這個地區經歷了一系列變革與衝突,最著名的是維也納1848年的革命,這場革命導致梅特涅政府倒台並引發了一系列政治變革,並最終導致1867年的奧匈妥協成立一個聯合君主國——奧匈帝國。

隨後,一戰爆發後,1918年11月12日舉行臨時國民會議宣佈成立共和國,並於翌日廢除了皇室統治結束了長達八百餘年的君主制政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地利遭受嚴重破壞,但1945年盟軍解放該地區後,它很快就重建為一個民主國家,即現在所見到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