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风范双纽四衫绑带采履穿越千年的时尚回潮

提到儒学,就不可能会忘记朱子,他是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代研究儒学知识少不得要研究朱家的资料。在古代冠礼是男子的重要仪式,服饰礼器都是有要求的。宋代士庶冠礼概况北宋,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仪式载于其《书仪》之中,规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他还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将三加之冠作了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

《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这样做就很美妙。” 《朱子家礼·冠禮》中详细描述了各个阶段所需服饰和器物:

(1)童子的装扮包括双紒四衫、勒帛、采履。双紒指的是左右两侧绑着发髻的小圈圈,这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发型。而四衫则是一种便于活动穿戴,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玩耍。

(2)初级阶段需要缁布制成的一顶小帽,还有深衣、大带和纳履。这时候,他们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文明行为,如如何打扮自己,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解不同颜色的意义。

(3)再次进步后,可以穿上皂衫和革带,并且系上鞋。这一步骤更加注重个人品味,比如选择合适颜色的衣服,以及对服饰进行更精细的地面处理。

(4)最终达到最高级别,那就是身穿公服,用革带束腰,并且配备一副笏板或靴子。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则可以使用高质量材料制作这些装备。此外,如果父亲没有官职,那么他们可能会穿上襕衫而不是公服。

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层次都包含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期待。无论是在简单易懂还是复杂精致的地方,都体现出当时社会对于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