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牛肉的食用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虽然描绘了一位英雄人物豪迈地要求两斤牛肉,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百姓可以随意食用牛肉。在当时,作为农业社会的重要成员,耕牛不仅是生产力的关键,还被视为国家财富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因此受到严格保护。
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规定。诸侯不能无故杀牛,大夫不能无故杀羊,而士人则不得非法宰杀犬豕。庶民更是被禁止食用珍贵动物。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资源分配的严格管理。
然而,在战乱频发、朝廷衰弱的情况下,这些法律往往难以执行。当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时,不仅法律无法得到遵守,即便是保护耕牛也变成了空谈。而唐宋时期,更有一些明确规定禁止私自宰杀或盗窃马匹和牲畜。但这些法律并没有完全禁止人们食用牛肉,因为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漏洞和灰色地带。
因此,可以说古代中国通过法律形式来保护耕牛,但同时也允许某种程度上的个人自由。在这种背景下,说古人吃牛肉就能坐牢,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些过于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