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服双纽四衫勒帛采履在中国历史剧中的社会场景展示

提到儒学,就不可能会忘记朱子,他是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代研究儒学知识少不得要研究朱家的资料。在古代冠礼是男子的重要仪式,服饰礼器都是有要求的。宋代士庶冠礼概况北宋,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仪式载于其《书仪》之中,规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他还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将三加之冠作了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

《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这样才算得上美。” 《朱子家禮·冠禮》中详细介绍了各个阶段所需的服饰和装备:

(1)童子的装扮包括双紒四衫、勒帛、采履。双紒指的是左右两个发髻或两环发髻,用红色锦绦扎系;童子的衣物通常称为采衣,以深蓝色的布料制作,有着锦缘边缘,而鞋则是特制而来。

(2)初级阶段包括缁布圆顶帽、深衣、大带以及纳履。这时候人们喜欢使用幅巾替代缁布圆顶。

(3)二级阶段增加了一层外套,即皂衫、革带以及系鞋。这里穿戴的是纱帽或者绉纱帽,以及皂罗直裰类似现代的大褂。而明朝则采用襕衫作为上身穿着,这是一种在唐朝出现过的一种衣服,由于时代背景下的布料宽窄不同,这些衣服前后正中都有缝合线,并且下摆和膝部都有额外添加一条布来做装饰,因此被称为襕。

(4)最终阶段即三级阶段,则需要穿戴公服配以革带和靴子,以及执笏或襕衫。如果父亲无官位,则也可穿襕衫并配靴。幞头又名折上巾,是一种棱角分明且展脚较长的手拿头盔,可以由贮纱或纱罗绢制成,其袖口回肘宽度约一米二,在宋代底部也有小摆片。此外,在宋元时期公服底部也有小摆片辅助固定。

最后,《主宾与赞者出入》的规矩说明,当主人出入时应该穿着深衣,而正宾和赞者各自按照自己的盛服进行着不同的装扮展示。这篇文章通过对历史上的童生及士庶等人参加各种正式场合所需各种不同的装束进行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过去对于学习、文化传承充满期待的心态与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