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探秘夺门之变背后明朝的悲剧与争权何以至此

在中国历史网上,我们探寻过往的古风,追溯明朝的辉煌与沉浮。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其在位期间充满了权力斗争和人心所向。虽然他继承了哥哥明英宗被俘后的皇位,但当时已经有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被公认为太子。

面对这种情况,朱祁钰内心不平衡,他想改变储君,但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于是,他出高价赏赐阁臣们,以期他们能提出换太子的建议。但是,这些大臣接受了赏赐,却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提议易储。这一切都是因为在臣子们眼中,朱祁钰不过是一名临时顶替的人,将来还要将皇位归还给明英宗一脉,因此谁也愿意违背常理。

就在此刻,一名因罪入狱的都指挥使为了保命,不按常规出牌地呈上了请求易储的奏章。这个奏章让朱祁钰感叹“忠臣在万里之外”,随后便召集大臣进行讨论。此时,司礼监兴安拿出了准备好的易储奏疏,让大臣们签字,并表示:“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签名,尚何迟疑之有?”最终,有91个文武大臣纷纷签字支持易储。

随着程序上的推进,朱祁钰迅速安排礼部具体操作,并宣布新东宫官属班子的成员。在《明英宗实录》记载中,可以看出那些同意易储的大臣都获得了加官晋爵和实惠。而那些未曾表态但可能反对的人,也因为讲团结、大局、劳苦功高而受到奖励。

景泰三年五月初二日,朱祁钰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将自己的儿子册封为太子,从而顺利完成了易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又颇多恩泽,大赏文武百官,同时再次重金赏赐内阁大臣,以示感激。在这段时间里,即景泰三年四月初至五底间,全体官员得以升迩发财,只有被废黜的两个人例外——即明英宗及其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