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宦官这一特殊群体伴随着君主左右,有时扰乱了政局。清朝之所以避免宦官专权,得益于它对宦官的严格限制和管理。清朝初期,对宦官的人数进行了大幅减少,与明朝相比人数显著少。在宫中的宦官数量最低的时候,顺治皇帝仅使用1000名宦官,而明朝时期有两万以上。
除了人数上的限制,清朝还设定了严格的规矩。平时,只允许宦官从事一些粗重的杂务。而且,只有四品以上的太监才可以出宫居住,并且必须保持绝对忠诚,不得泄露宫中任何秘密。此外,在顺治12年,他特意设立了警示铁牌,以防止宦官干预政治或越级奏事。
然而,这些措施并未完全阻止后来的君主纵容宦权。在雍正时期,虽然康熙皇帝时代只有700多名太监,但到了雍正时期增加到2000多人,而且他们在政治上开始发挥影响力。这与雍正在位期间对他们给予更多关照有关,因为他需要这些太监帮助传递消息以获取父亲康熙皇帝的欢心和信任。
然而,当乾隆继位后,他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压这股力量。他撤销了许多过度扩张的大臣职位,并将几个敢于反抗的人处决。在他的统治下,对犯罪太监的手段非常严厉,最轻罚俸三年,最重则被剐刑。
尽管如此,在清朝晚期,由于皇帝水平下降,宦权再次抬头。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君主都有所偏爱某些高级太监,使其在宫廷内外影响力增强。但是,他们与明代前辈相比仍然不及。在1912年清政府覆灭后,这些最后一批太监依旧留在紫禁城附近,但已失去往日威望,只能依靠自己的手足生存直至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们也只能寻找新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