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竞赛题库900题:晚明纵欲主义的反思,个性张扬还是人性的扭曲——在自然之中探索
在西方文艺复兴与晚明社会相比,无论是在规模、广度还是深度上,后者都无法与前者媲美。尽管如此,两者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热衷于尘世间的人物,并鼓励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同时追求现世生活的享乐。不过,文艺复兴还强调理性与科学,以及知识的重要性,它们赞赏人的力量和伟大,将人类视为创造一切事物的能手。弗洛姆指出,在中世纪后期,“强调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趋势日益发展”,同时试图建立新的社会规范,而这些正是晚明社会所未知且不可能理解的事。
晚明社会以赤裸裸的纵欲主义作为思想武器,以对抗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价值规范。它把个人享乐及其满足当作生活目的,不顾责任和自身价值追求,这实际上推崇了一种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颓废生活方式,与人的社会属性相矛盾。弗洛姆认为“人的本质、情欲和忧虑都是文化产物”,而伯纳德则认为“高等动物中的本能,即使不是消失,也正在退化”。因此,如果说禁欲主义是一种对人性的异化,那么以纵欲为思想武器的晚明社会则是一种对人性的扭曲,而非张扬。
这个时代缺乏真正建设性的影响,因而也缺乏长久存在的合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代表人物面临的是一个充满个人愿望横流的大环境,与往昔截然不同。
自从明代中叶以来,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这促进了商品经济增长,使得人们拥有更多财富,但同时带来了奢侈消费、私慈悲无边等风气日益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金钱在生活中的作用迅速膨胀;另一方面,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最深的官僚阶层自身产生严重的人格分裂。
虽然他们口头上的言辞仍然是讲究封建伦理道德,但实际行动却背离了“重义轻利”、“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追求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很多官员为了攫取财富,就利用特权参与商业活动,有时甚至出现了“官与贾无别矣”的局面。商品经济冲击,以及统治阶级对道德践踏背叛,使传统道德观念面临着深刻危机。
王守仁提出良知学,就是针对政府无法挽救传统道德所面临危机尝试重构封建道德权威。他提出了心即理的心外无物的心学命题,以此来内化传统规范,其目的是灭除人欲存天理。但这将心提升到本体地位,从客观上突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使整个社会转向内醒,对尘世间的人进行关注。此后王学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泰州学派,他们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这些思想为晚明社会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李贽首先揭开了这一时代的大旗,他远远走在前边,最激烈也最尖锐,其激烈程度使他陷入貌似与传统道德势不两立的情况。而他的目的仅仅是在寻找一种能够说服自己并弥补传统门户不足的地方。他认为当时现实生活中的普遍趋向,如好色好货如勤学多积金宝等,是真实的人类行为,不需要别人的教导就自然发生,而且考察历史结果又让他得出虽圣人才有势利之心结论。他只能这样解释:势利之心趋利避害之心人人都有,这是人类自然本性,所以必须接受私己的情感世界,因为若无私,则无生命矣。他把自私趋利避害以及追求享乐看作整个 道 德 的基础,因此坚持这些应该被接受,而不是受到限制或强制改变。这一理论对于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 道" 提出的发挥,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们基本需求包容了一切伦常物理;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更高层次的事务可谈。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每个人都会感到满足,那么就会实现太平安定的状态。如果没有任何束缚,全凭 自然法则,每个人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就是万全,无需额外考虑或干预。当所有事情都按这个原则办事,当大家都不再遵循礼节那么多,当我们不再需要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彼此,我们就会进入一个完全自由完全幸福的地方。这就是李贽对于如何应对晚 明 时代问题的一个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