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纵欲主义反思在自然之中探索个性与人性的界限

晚明纵欲主义反思:探索自然界中的个性与人性的边界

在自然的怀抱中,人们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性解放的热潮,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相似,但两者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异。文艺复兴不仅强调理性和科学,还推崇知识的力量,认为人类可以创造一切,并且试图建立新的社会规范。而晚明社会则以赤裸裸的纵欲主义作为对抗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一种思想武器,它忽略了责任感和自我价值追求,导致了一种享乐主义、纵欲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颓废生活方式,这与人的社会属性相违背。

弗洛姆指出:“人的本性、情欲和忧虑都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伯纳德也认为:“在高等动物,尤其是人方面,本能即使不是一个正在消失的,也是一个正在退化的东西。”因此,如果说禁欲主义是对人性的异化,那么晚明社会则是对人性的另一种扭曲,而不是张扬。这表明晚明社会对于自身以及自我的审视仅限于自我意识觉醒,没有达到主体意识层面上的认识。

随着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带来物质生活丰富,同时也引发了奢侈享乐、越礼逾制之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官员利用特权参与商业活动,使得封建伦理道德遭到践踏。这种情况加剧了传统道德观念所面临危机。

王守仁提出的“良知学”尝试重建封建道德权威,将传统道德规范从外在权威转向内化的情感。但他的目的仍然是在于“灭人欲,存天理”。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进一步突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让整个社会转向了内心关注。

李贽首先揭开晚明纲常大旗,他远远走在前边,最激烈也最尖刻。他想要改造压制人性的传统道德规范,为人性争取合法地位。他认为世间所有治生产业等事都是人人共好而共习,不需要别人才教导自然就会去做,因此他把人的自私趋利避害等看作整个道德基础,从而确认吃饭穿衣等最基本生活需求包容了世间一切伦理道德,不应该被勉强或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