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中元祐更化又是如何定义的它背后的背景及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元祐更化的背景

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宋神宗病危,其宰相王珪等人请求立储,由皇太后英宗高皇后同听政。神宗已说不出话,只是点头首肯。高太后出身将门,对熙丰新法一直持否定态度,但严格恪守宋朝的家法。

三月一日,高氏垂帘听政,宣布立神宗第六子赵煦为皇太子。她命侍卫禁止神宗的兄弟雍王赵颢和曹王赵頵随意出入皇帝寝殿,一方面暗地让人按十岁孩子的模样缝制一件黄袍。

在神宗弥留之际,宰相蔡确与职方员外郎邢恕密谋准备拥立赵颢或赵頵,但遭到高公绘拒绝。五日,神宗去世,赵煦即位为宋哲宗。高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九年,将完成了皇位交接。

元祐更化的内容

宣仁太后掌权后援引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对反变法力量进行聚集。司马光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把新法比成毒药,全盘否定了新法,并诬蔑其“舍是取非”,导致大部废除旧法恢复,如差役法对社会危害较熙宁以前还要严重。

反变法派动员台谏力量对章惇进行击逐直至赋闲,其中蔡确被贬死于新州。变法派官员全被贬黜,对西夏则继承了熙宁以前政策,把收复土地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这些倒行逆施激起社会广泛不满。

结语

司马光及其後继者,无视小皇帝,因而愈益激起宋哲宗的不满。一旦宣仁太后一死,更辟旧制反变法人士垮台,并受到沉重打击。这次事件标志着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反对派得到了胜利,同时也使得国家政治局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