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97年的萨尔丹,一个俄罗斯使团的到来引起了当地造船业的轰动。这个使团虽然外交活动不多,却总是对造船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中一位年轻人,名叫米哈依洛夫,他自称是水手,并且住进了一个铁匠的小屋,在木工间当了一名普通木匠。他那强壮的体格和对技术的热爱,让荷兰工人们都感到好奇。
尽管他自称只是随员,但他的身份却远远超出了这份工作。他与官员们交流时态度随便,这让人难以捉摸。后来,荷兰工人们终于揭开了他的真实身份——这是沙皇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出生于1672年5月,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色彩。在10岁时,他与同父异母的兄弟共同登基,但实际权力很快落入姐姐索菲亚的手中。彼得被迫流放至莫斯科附近,过着“体面的”生活,无权参与政治。
然而,彼得并未放弃自己的野心。他深受西欧文化影响,对军事游戏情有独钟,与伙伴们建立了两个童子军团。这两个军团逐渐成长为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最终帮助彼得夺回政权。
此时正值商品经济活跃,全俄统一市场开始形成。但与西欧先进国家相比,俄国落后半个多世纪,因此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才能改变封闭状况。年轻的彼得决定效法西方进行改革,将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国内,并派遣年轻人才去学习东欧文化。
在1698年返回后的几十年里,彼得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他鼓励工业和商业发展,使城镇规模扩大、资产阶级影响增强,还创建了一支可观海军建设现代化军队,并改编制度。此外,他还主张实行社会问题上的西方化,如禁止蓄胡须、要求宫廷人员穿西装等政策虽然遭反对但产生持久影响。
在宗教方面,彼得成功控制了正教会并引进科学教育,同时创办报纸、采用儒略历以及现代化文字母。此外,他也进行外交政策改革,在南部战胜土耳其获得重要突破,但晚期因失利归还亚速港;北部则击败瑞典成为波罗的海强国,被尊为“大帝”、“祖国之父”,正式更名为“俄罗斯帝国”。
最终,在涅瓦河两岸建立新城市圣彼得堡,把首都迁往该城,从此圣彼德堡成为了与西欧交流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