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甘王朝的辉煌时期,统治者们深信佛教,以至于被誉为“建塔王朝”。这一时期兴建的宏伟佛塔不仅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艺,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僧侣阶层拥有极大的权力,他们掌握大量土地和奴隶,形成了一种寄生于民众之上的社会结构。尽管如此,这一政策仍旧耗费了大量资源,最终导致国库空虚,国力衰弱。
缅甸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佛教则是从公元前3世纪传入,并影响了两千年的发展。在阿奴律陀建立蒲甘王朝之后,结束了长时间内的割据局面,缅甸逐渐走向统一,同时也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阿奴律陀年轻时曾与父亲一起隐居寺庙,对佛教产生了深刻印象。他对当地宗教领袖阿利僧侣不满,便决定进行宗教改革,将小乘佛教确立为国家宗教,并任命阿罗汉为国师。此举对缅甸文化产生了三大影响:首先,是获得更多来自直通地区僧侣的支持;其次,小乘佛教取代北派成为主流;最后,缅甸采用楞伽字母创造文字。
随后,他听从国师建议整顿宗教学问,在摒弃堕落迷信后,上座部 佛教迅速兴起并风靡全国。原有的各个宗派,如密法、婆罗门等,也逐渐消亡。
此后的几位国王继续推崇上座部 佛学,其中江善佗更是完成了一系列宏伟建筑项目,使蒲甘成为一个重要的宗 教中心。最终,一系列皇帝如阿隆悉都通过国内外交流使得上座部 佛学进一步繁荣起来,并且促进了与其他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在他的统治下,上座部 佛学分裂成了多个派别,但这些变化并未阻碍其在整个时代中的广泛传播。
到了十二世纪末期,上座部 佛学又再次分化出两个主要派系——未罗姆摩僧伽和僧伽罗僧伽。这两派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仪规和戒律规定,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使他们各自发展出了独特的地方特色。但无论如何,这些变迁都无法掩盖上座部 佛学在蒲甘时代所取得的一贯成就,它成为了缅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