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明朝忠臣,这是今天历史故事小编给大家讲述的精彩篇章,欢迎关注。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于谦为了避免国家灭亡,在孙太后的同意下,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立为皇帝,并组织了北京保卫战,大败瓦剌,从而挫败了瓦剖的阴谋。然而,由于瓦剌将朱祁镇放回,引发了“夺门之变”,最终导致于谦被杀。
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当初不让朱见深当皇帝,而是扶持他的儿子来监国,那么情况会不会更好?至少如果朱见深回来,他可能不会杀掉于谦。但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一、朱祁钰本应掌权。在朱祁镇北伐前,就已经安排让他监国,因此若换成其他人执政,可能会引起权力争斗和内乱。而且,即便如此,也无法保证能够有效抵御外敌。
二、避免议论。由於明朝党争激烈,一旦选择非正统继承人,当即可能遭到议论与指责,这对团结抗击外敌不利。此举也许能避免因为政治上的误解或背叛而分化内部力量。
三、防止屈从外敌要求。若在此时允许孙太后监国,她虽然无大智慧,但话语权不可小觑。她有能力接受并执行外来的条件,这样反倒使得国家处境更加困难。
四、符合礼教原则。在古代礼治社会中,“孝”是首要德行。如果让年幼的朱见深登基,他救父或不救父的问题就显得尤为棘手;相比之下,让兄弟继位,则不存在“孝”的问题,只有悌德,并不是首要考量点,所以不会陷入被动局面。
五、未料及家族命运变化。当瓦剌提出释放朱祁镇时,已知其生死未卜,但最后因其儿子去世和病重,使得他夺位成为可能。这显示出于谦对于这些转折性的事件无法预知,其决策基于当时的情况和信心,没有考虑到未来所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