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是指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时所逮捕并斩首的六名变法派人士,分别为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与康广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与直隶总督荣禄发动,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谭嗣同六人等,刑部尚书赵舒翘奏曰:“此等乱臣贼子,杀无赦,何必问供。”9月28日,六君子在未经刑部审讯的情况下,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场问斩。被处斩的顺序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 六君子被捕及遇害 八月初九日(9月24日),上谕令逮捕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人。同日缪润绂上折攻击杨锐等军机四卿阻碍言路,蒙蔽光绪帝。 八月初十日(9月25日),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七人被由步军统领衙门解交刑部,分别监禁。是日,盛宣怀致电张之洞,报告杨锐等人被捕的消息。张之洞立即致电当时在北京的湖北臬台瞿廷韶,请其恳求王文韶、裕禄等设法解救杨锐,同时,又致电盛宣怀,让其转电王文韶等人。同时四川京官亦打算救杨、刘,均未奏效。 八月十三日(9月28日),杨锐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本日刑部拟对六人进行审讯,主持此事的庆亲王奕匡与铁良、陈夔龙商议,主张对六人分别审讯,认为杨锐、刘光第品行、学问均好,罗织一廷,殊非公道。在刑部各官员准备审讯杨锐等人时,忽然奉命将六人直接从监狱提出,押赴刑场,时任军机大臣的廖寿恒想通过王文韶,与刚毅、裕禄商议挽回,但未成功,他认为杨锐、林旭、刘光第均系被冤杀。 临刑前,杨锐劝刘光第跪下听旨,并多次质问自己的罪名,被监斩官刚毅拒绝。就刑时,血喷涌丈余。杨锐就刑后,缝合尸体费银七百五十两,由四川同乡李征庸出资。灵柩寄居清字庵(又称清慈寺),前来祭奠者多人。 六君子昭雪 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十二日(9月25日),杨锐之子杨庆昶诣都察院,将密诏上缴,请昭雪杨锐。八月十七日,都察院上奏,请宣布德宗手诏编入实录,奉旨:留中。 时赵熙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告知挚友京畿道监察御史赵炳麟,速台长代奏,其则别折专奏,请宣付史馆,皆不报。监国摄政王醇亲王载沣告诉尚书戴鸿慈:‘先帝诏不敢秘,但明发上谕,则为悖慈禧,乖国体’。 宣统二年(1910年),资政院又提案请昭雪杨锐,全院赞成,但被政府搁置。 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十三日(11月3日),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奏请赦免党人(为该奏折第七条关于国事犯之党人一体特赦擢用),奉旨:赦免戊戌以来的党人。 三年(1914年),四川省民政长陈廷杰呈请政府昭雪杨锐、刘光第等六君子。北洋政府同意交内务部从优奖恤,以昭激劝。令在北京建立祠堂祭奠,并将事迹宣付清史馆立传。 六君子被捕原因 根据梁启超的查证,六君子被捕,各有其原因: 杨锐及刘光第乃康有为的得力助手,慈禧太后的助手荣禄亦恨他们最深,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们。 谭嗣同不想像汉朝张俭一样,四处望门投止而连累志士与好友。他亦希望以血唤醒国人变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绝逃亡。他步往刑场时,作《绝命辞》一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旭于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后,为报光绪帝知遇之恩,不顾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谏,保存光绪。最后惹至慈禧太后大怒,被掷入黑狱。 康广仁系康有为之弟。康有为及梁启超逃亡时,来不及通知康广仁,最后广仁在南海会馆被捕。康广仁虽在戊戌变法中只负责办报,但因为是康有为亲弟,所以慈禧太后要以弟代兄罪,把康广仁押到菜市口问斩。 杨深秀于五人下狱后,感五人年轻有为,不应就此死去,于是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杨深秀正直不阿,竟演变成要求慈禧太后将权力交还光绪帝的争论,最后亦为此赔上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