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诗人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 1844年3月30日-1896年1月8日),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一个“诗人之王”,在法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诗歌艺术上,魏尔伦是一位反叛既有传统的诗人。他也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马拉美、兰波并称象征派诗人的“三驾马车”。与后两者晦涩的诗风相比,魏尔伦的诗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也受到普通读者的喜爱。
人生经历
1867年,魏尔伦经朋友引荐他结识了诗人莫泰·德·弗尔维乐夫妇,在与他们的交往之中他深深的爱上他们的女儿马蒂尔特,两人逐于1869年正式订婚。在魏尔伦心中马蒂尔特小姐甚至就是他心目之中的天神一般的白玉无暇,他强烈地爱着她,为她写下不少优美的诗篇,就像在《绿》中所描写的那样“这儿还有我的心,它只是为你跳动”,“请用你美丽的眼看我的温柔顺从”。
魏尔伦和兰波两人的关系甚为亲密,他们又同是象征派诗歌的主将,可是在1874魏尔伦和爱妻的关系闹僵之后,他又因酒醉失手用打伤了兰波并被判入狱两年。在他遭受到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他的诗风陷入了一种不可遏制的痛苦之中,在他的《我心中在哭泣…》他说道:“我心中在哭泣,如雨般洒向街头,潜入我心坎的,该是何种烦忧?”
《我心中在哭泣…》选自诗人的《无言的浪漫曲》中《是被遗忘的小咏叹调》中第三首,从诗名和篇名就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注重强调诗篇音乐性的诗人。他用音乐的宛美来掩饰自己心中那巨大的痛苦和无助,他将诗的音乐性与诗中脉动的情绪参迭揉合,错综相返,将诗的情、景、音完美的融合为了一体。
在1894年勒贡特·德·李尔这位伟大的诗作家死亡之后,魏尔伦便被人法国的诗人给推上“诗人之王”的宝座,时年他五十岁整。在继波特莱尔之后,魏尔伦和兰波、玛拉美一道将法国的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晚年的魏尔伦生活潦倒,但他在诗坛上的名气却如日中天。1895年写出了他最后一本诗集《死亡》。
他死于1896年,巴黎的公众为他举行了葬礼。
诗歌特点
他最初是以巴那斯派诗人的面目而步入诗坛的,但是他的诗风、笔调和气质却一开始就和巴那斯派的诗风而大相径庭。后来,他在1871年9月结识了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之后,两人一起流浪比利时和英国,这段生活使魏尔伦写出了《无言的浪漫曲》。
魏尔伦实在是一个忧伤的诗人,在他于1866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既将他的诗集定名为《忧郁诗章》,而在其后忧郁则贯穿了他一生写作的全过程。魏尔伦常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溶入到自然的情景之中,在他看来,自然如同奇异的梦一般,使他沉溺于自然于人性的谐合之中。魏尔伦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道过:“我的诗越来越现代化了。”魏尔伦很多作品,特别是一些优秀之作毫无晦涩费解之意,反而却比较明朗轻快、清新自然、流畅舒缓,虽然他的作品多是忧伤之作却不流于颓废。
诗歌评论
在诗歌艺术中魏尔伦以他那反叛既不失传统的诗风、哀伤又不悲痛的诗意为他在法国的诗歌舞台上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他的诗以极大的行间艺术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思索空间,让你在咀嚼着他的诗歌艺术的同时也通过他那字里行间所透出的种种让人难以说清楚的情绪来吸引着读者的心。在魏尔伦那空灵蕴美,思境远深的艺术空间中让读者去捉摸那扑朔迷离的微妙诗趣,从而建立起读者于魏尔伦之间那亲切而又不可言传的灵魂于灵魂的共同空间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