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炎帝陵在哪里

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但后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故全国有五处炎帝故里。

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炎陵县以及会同县、山西高平均被视为炎帝故里。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

炎帝神农氏“生于烈山”,“长于姜水”,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晋代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宋代罗泌所著的《路史》记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

王象之编著的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更为具体:“ 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陕西省宝鸡市炎帝陵

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神农炎帝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的场所。

如果按照“八世炎帝”的说法,第一世和第二世炎帝都生与此,葬与此,第八世炎帝葬与湖南酃县,后改名为炎陵县。如果只按照一世的说法,炎帝只存在于宝鸡。

山西省高平市炎帝陵

据明嘉靖年间《续修炎帝后妃像增制暖宫记 》碑载 :“炎帝神农氏陵庙,历代相传,载在祀典,其形势嵯峨,林木深阻久矣,吾邑封内之胜迹。

”故关炎帝行宫内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炎帝行宫碑》记载:“神农炎帝行宫盘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验,祠在换马村东南,见存坟冢,木栏绕护,然祠与宫相去凡七百余步矣。”

高平县志记载:“上古炎帝陵相传在县北四十里换马镇,帝尝五谷于此,后人思之乃作陵,陵后有庙,春秋供祀,现石桌尚在。”

明郑藩朱载育在《羊头山新记》一文中写道:“山之东南曰故关村,村之东二里曰换马镇,镇东南一里许有古冢,垣址东西广六十步,南北袤百步,松柏茂密,相传为炎帝陵,有石栏石柱存焉,盖金元物也。”

庙院内有一柏树根,周长 6米,据此推断,五谷庙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炎帝陵 、五谷庙的祭祖节,周围的村子,如故关、北营、换马、庄里、口则等要举行盛大的庙会,会期将近一个月。

有句民谣“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里当社首”,就是形容当时庙会的盛况,历朝历代,岁时致祭。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亦尝遗祭,禁樵采。过去,每年县府亦派员到庄里炎帝陵祭把,并且还要为万年灯添油。

河南省商丘市炎帝陵

朱襄氏陵:是上古朱襄氏之陵墓。陵墓呈圆形,粘土结构,陵高10.9米,周长158米,直径50米。墓周边用青石叠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

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朱襄氏为上古帝王之一,即有炎帝。

据《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吕氏春秋》和《路史》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寰宇记》“陈有株邑,盖朱寰之地。”据《柘城县志》载:“朱襄氏之陵在县城之东,久淤。”

城关十里有朱固寺以守焉。”明清以后历经修复。传说明惠帝朱允炆避难逃至仵家集(大仵集),常往陵前朱固寺烧香祭祖,并在陵前亲植皂角树一棵,今犹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解放后,省、市文化部门多次派人前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