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海燕自然中的曲剧选段100首视频

在河南省近百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经过八年的发展,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等地,总共演出2500多场;从最初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到现在能演出20台不重样的大戏;从起初只有十几个戏箱的物资,发展到现在拥有90多个戏箱的演出装备;还清了筹建剧团时的数十万元借款,并积累了资金;在曾经演出的地方留下了良好的声誉,有些台口已经成为他们常规性的演出基地。这个剧团,就是以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为团长的河南海燕豫剧团,她丈夫冯顺英负责外交事务。

自幼是个小戏迷,索海燕是河北省磁县人,1967年生。她小时候就对豫剧情有独钟,因为她生活的地方临近河南安阳,与豫北生活习惯相似。老百姓爱看豫剧,这使得她的梦想更加坚定。她自小学龄起,就成了学校里的“文艺尖子”。放学后,只要听到高音喇叭播报戏曲节目,她就会站在电线杆旁边听,或是在广场上挤进去观看,全神贯注,如痴如醉,不忘吃饭。

1976年,当地戏校招生时,她考入了那所著名的戏曲学校,最终实现了唱戏梦想。她的老师们都是从各大剧团退休的大师,他们懂行会行,对学生要求严格。在这样的环境中,她练就了一套扎实的文武双全基本功。

1981年毕业后,一同被分配到磁县豫剧团作为新人的她与冯顺英一同工作。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一起调到了邯郸市东风剧团,再次转移到济源市豫劇團。在那里,他们决定辞职并组建自己的公司——海燕 象棋队。这段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一路,让这对夫妇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火火和坎坷不平,但也锻炼出了他们对于艺术追求无限忠诚的心灵。

有一次偶然间见到了自己崇拜已久的人才常香玉。这位传奇人物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表 演者,而且还有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了一架飞机捐赠给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种正直善良让年轻的小女孩心向往之,即便过了14年的等待,也终于在1991年遇见常香玉老师,并且赢得“梨园杯”全国豫劇演唱大赛金奖,被常老师亲手颁发,这一刻她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后来,当索海燕了解到常香玉设立“香玉杯”奖励优秀地方戲曲人才的时候,她本想报名参加,但因胆怯未敢行动。不过当常香玉明确表示支持时,她鼓起勇气报名参加第六届评选,并最终获得荣誉。此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花木兰》、《大祭桩》、《拷红》等经典作品中的精彩表现还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都令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与荣耀。

1998年6月6日,是一个难忘之日。那天上午,在郑州举行的一次盛大的仪式上,由于她的卓越表现和品德,所以受到尊敬的大师——常香玉收其为徒。这一天,对于这位仍旧处于成长阶段的小伙伴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极大的责任背负。而这一切都始于一次偶然的话语,那话语激励着她:“我所以收你为徒,因为你是一个品德良好、艺术素质优秀的青年。”这是一个承诺,也是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创业之初,每一步都充满困难。但面对这些挑战,这位幸运儿没有退缩,而是用坚定的决心和智慧应对每一个问题。当所有一切似乎都指向失败的时候,只有那个关于潇洒走一回的情感支撑着她继续前行。当所有人劝说不要冒险的时候,只有那个关于做最好的东西的情感驱动着她踏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一切虽然艰难,但索海燕选择相信自己,可以办得到的事情,从此开始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