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出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原名斯,字通古。作为一个郡小吏的起点,他后来成为了荀子的学生,深造帝王之术,并最终进入秦国。在那里,他被任命为郎官,并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秦王政的重要顾问。
李斯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策略和建议。他劝说秦王政灭亡六国,以实现长久统一天下的目标。这一政策虽然遭到了外界的强烈反对,但李斯坚持己见,最终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成功实施了“逐客令”,并通过《谏逐客书》阻止了驱逐外臣的计划。这一事件展现了他不畏强权、坚守理念的品质。
在秦朝统治期间,李斯担任廷尉,对于平息内乱、维护社会秩序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他与其他两位高级官员一起制定了尊奉皇帝为神明、建立法家制度等措施,并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如拆除城墙销毁民间兵器,以及焚烧私藏百家学说的图书。此举旨在巩固中央集权,同时限制知识分子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然而,在秦始皇去世后的继承斗争中,尽管他帮助赵高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但最终因赵高的一意孤行而遭到背叛。就在公元前208年的春日里,一场悲剧性的戏剧性结局发生了: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大街,而他的家族也遭到了彻底清算,这段历史留给我们关于权力斗争与个人忠诚之间复杂关系的一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