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冲之幼儿国学教育的倡导者

他,宋江西诗派的诗人。生卒年份不详。字叔用,早年间被称为用道。巨野(今山东省的一部分)的人。他出身于北宋时期的名门世家,对文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造诣。他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在接受了陈师道的指导后,他在政治斗争激烈的绍圣初年中,被迫隐居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县)的具茨山,并自号为具茨。这段时间里,他沉浸在写作中,不愿意参与朝廷事务。

十几年的时间后,他决定重返汴京,但当权者希望任命他为官,他却坚决拒绝。此外,他与吕本中是好朋友,他们之间保持着密切的来往关系。他的一位子嗣,即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他的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他是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的26位重要人物之一。在众多同代人学习山谷流派作品的时候,晁冲之独特地专注于老杜流派作品。此外,他创作了一首七古体诗《李廷墨诗》,其风格高雅而健美。刘克庄赞扬了他的作品,说它“意境开阔,气势充沛,一扫掉那些贫穷酸涩的情绪”,并认为放翁之后有人能继承他的风范。而另一首著名诗作《送一上人还滁琅琊山》也赢得了王士祯的大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