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的陈子昂诗人的学问与国度的光芒

美国学校的陈子昂:诗人与国度的光芒

在唐代文学史上,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被视为初唐诗新人物之首。他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如《陈伯玉集》传世。青少年时期,他家境富裕,但他慷慨任侠,为后来的文学革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年后,陈子昂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他不畏武则天当政下的酷吏和滥杀,无辜者,他屡次上书谏诤,最终因“逆党”反对而遭株连下狱。

然而,这段经历并未阻挡他的才华。在两次从军经历中,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了更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他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母双亡,被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冤死狱中。

历史评价晚次乐乡县是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赞道:“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表现出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

他的思想复杂,又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主导方面。他洞察国家安危、关怀人民疾苦,从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远见卓识,对蜀川安危事及百姓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的贪暴剥夺加以愤慨指责,《资治通鉴》引用其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

王夫之认为 陈子昂 “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点完全正确。他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在著名《修竹篇序》里,他提出了正面主张:文章道弊已500年矣,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只有文献可征。仆尝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这篇短文标志着唐代诗风革新的开始,我们知道刘勰、钟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王勃也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他们都批判过“骨气尽刚健闻”。

陈子的作品包括现实性强边塞诗如《朝入云中郡》,以及感怀身世、抒发理想的情感如《兰若生春夏》等。此外,还有一些讽刺现实、感慨时事,如《圣人不利己》、《贵人难得意》,这些作品体现了他的抱负和改革主张之间密切联系。他那些关于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痛苦和悲哀,也转化为愤激慷慨的情绪,如《登幽州台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即便如此孤独的情调,也让读者感到共鸣。这首曲在当时和后来都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未闻的大作。而律詩如《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詩中的佳作,它用气势流畅笔调描绘巴楚壮丽山川,与其他詩人的風格不同,其受建安、正始詩人影響較深。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