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死后之谜:为何无陵墓?答案在其辽阔疆域中。
网络配图
传说中,明朝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了一个古老的秘密:元朝皇帝驾崩时,“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将遗体埋葬于深沟之中,用万马蹂躏至平坦。接着,用千骑守护此地,一年之后,当草生长且无异样时,便移走帐篷,不留痕迹。
成吉思汗去世亦是如此。他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在独木棺内安放遗体后,再填土,使得踩踏之痕消失。为了掩盖一切迹象,他们围起帐篷,让周围环境与其他地方相似,只有当青草长出并且完全恢复原状时才撤去帐篷,这样就不易发现这块土地曾经发生过动静。
最后,在墓地上杀死一头小骆驼,以此作为标记。当祭祀者第二年再次来到这里,他会带着那只悲痛母骆驼前来。这头母骆驼对杀死小骆驼的地方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和记忆。当它被引领到同一地点时,它会悲伤流泪,从而指引出元朝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这个过程充分展现了蒙古人的智慧和他们对于隐匿真相的追求。而这个关于元朝皇帝陵寝之谜,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