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权与皇权的矛盾逐渐显露。李渊,唐朝开国皇帝,被太子李世民所架空,最终被迫退位,让位于李世民。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能力正在下降。
随着时间推移,唐太宗开始掌握更多的军事力量,他带领大军出征,而将领们必须听从他的命令,这是因为他们自觉地遵循中央集权制度。但即便如此,当武则天与李治并列执政时,她在军事和政治上培养了一批忠心耿耿的支持者,以防止将来出现对抗中央政府的情况。
武则天通过建立自己的亲信网络,在军中巩固了她的地位,并且由于她本人不属于关陇集团,与传统势力之间没有明显冲突,因此得到了广泛支持。这种情况使得地方官员更加倾向于服从中央政府,而不是试图夺取其权力。
然而,当安禄山率领叛乱,最终差点篡夺帝国主导地位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在郭子仪、李光弼等英雄人物努力下,大唐王朝再次重建,但这也标志着藩镇割据时代的开始,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灭亡。
朱温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代表人物,是河朔地区的一名节度使。他利用自己的兵力挑战中央政府,最终成功篡夺了皇位。这一切都表明,在那个时代,实际上的政权掌控者并非是理论上的君主,而是拥有实质性力量的人物。因此,可以说枪杆子才是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人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