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权力至上之地,皇帝本应是人们心中最为向往的位置,因为他们不仅拥有一切至高无上的权力,还享有非凡荣耀和财富。然而,有些人将皇帝分为三大类,以此来比较这三种皇帝幸福感指数。第一类是那些能力出众、有魄力且有智慧的君主,如康熙、秦始皇和汉武帝;第三类则包括那些实际掌控不了权力的君主,他们拥有抱负却无法施展。这类皇帝既不能像第一类那样成就伟业,也不能像第二类随心所欲,这使得他们成为历史上憋屈度最高的统治者,例如唐顺宗李诵和清朝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故事要从公元779年开始。在那一年,唐德宗李适继位,并立长子李诵为太子。从被立为太子到登基,李诵整整过了二十五年的等待期。这段时间里,他因身先士卒,在泾原兵变中带领军队取得胜利而受到赞誉。
然而,一场宫廷风波打破了他的平静。一位名叫郜国长公主的人因为生活放荡与多人私通,她还被指控施行巫蛊之术,最终惹恼了唐德宗。他训斥了太子,并考虑废黜他。但宰相李泌劝阻说这样做会犯错,因为历代都提醒过不要轻易更换太子。而且,由于当时的情形复杂,不应该急躁。
尽管如此,这段经历对年幼的太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上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终于在公元804年突然中风失语。当时已经六十三岁的父亲生病频繁,对儿子的病情深感忧虑,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挽回命运。
当唐德宗去世后,由于其他臣民都在他的身边服侍,而太子因为生病未能前来,因此他一直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在一个月后,他被拥立为新君,即著名的大理学家唐宪宗,而曾经的小小太上皇则退隐,从此再也没机会施展抱负,只是在短暂恢复健康后的革新行动中触犯了一些手握重权人的利益,最终遭到了罢黜。虽然比起光绪这样的“毫无实权”的统治者来说,他至少掌握过六个月左右的真实政治控制,但他的整个一生仍然充满遗憾和憋屈,无疑是史上最悲剧的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