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道光皇帝为何传位奕詝背后的隐秘故事

道光皇帝晚年为何选择奕詝为继承人,背后的故事仍是历史之谜。虽然他在登基后并未急于立储,但他的性格分析表明,他可能希望有更多时间观察和选择最合适的继任者。在此期间,长子奕纬的几个兄弟先后去世,使得选定的对象只有奕纬一人,这似乎减少了立储的必要性。

六岁时,奕詝就开始接受教育,由公正著称的杜受田教授。杜受田对他的要求极严,以至于两人朝夕相处,持续十多年,这样培养出了奕詝贤惠正直的人品。

就在道光皇帝努力寻找理想继承人的时候,一些小事发生了变化,它们影响了他的决策。这包括清史稿中记载的一件事,即每年的南苑狩猎活动。一次事件中的特定言论让道光非常高兴,因为它符合他传统标准和价值观,因此导致他倾向于选举奕詝作为继承人。

卓秉恬曾经告诉过另一位皇子——聪敏而富有才华的奕訢,如果父王问到什么问题,他应该毫不隐瞒地回答,无所不知、无所不说。而这实际上是为了使人们认识到,只要能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就可以击败竞争对手。

杜受田则建议扬长避短,并利用每个人的优势来赢得道光的好感。他告诉奕詝,在讨论国家大事时,他在这一领域远不如另一个弟弟,所以要取胜唯一办法就是当父王提及自己即将辞世时,不用说,只需伏地流泪表现出对父亲深厚的情感。

尽管以上两种说法包含了一些虚构成分,但它们传达了同样的信息:以仁孝贤惠著称的第四子被通过一系列竞争,最终击败才智非凡但急切求证能力的一个弟弟,被选定为太子。1846年6月16日,道光皇帝秘密决定立储,并在一张小纸条上用满汉文字书写“立四子为太子”、“封六子亲王”,并签名。此外,还有一份保存至今的小匣内装有遗书和遗诏,是目前国内发现能够窥见清代秘密立储制度实物唯一例证,对研究此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当道光去世后,依旧留下来的咸丰帝,即由这个被挑选的人物担任,其登基标志着新的时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