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之谜清朝12位皇位传承秘史奕詝的登基之路

道光皇帝建储之谜,清朝12位皇位传承秘史揭秘:奕詝的登基之路与奕纬的命运

在道光即位后,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急于为自己选定继承人,而是迟缓地进行了建储的考虑。至今,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道光晚年才开始着手准备立储,从他在立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谨慎性格来看,可以推测他希望在决定继承人的时候有更多选择。因为当时他的长子奕纬之后,二子、三子都早早地去世了,只剩下奕纬作为唯一可供选择的人选,因此建储似乎变得无关紧要。

自六岁起,奕詝就进入学堂接受教育。道光特意挑选公忠正直著称的杜受田为他的老师。杜受田对奕詝要求极严,对他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使得奕詝养成了贤惠正直的人格。

就在道光皇帝费尽心思的时候,一些小事发生了,让他做出了最终决定。一件事件记载在《清史稿》的《杜受田传》中,即每年清朝皇帝都会去南苑打猎,道光也不例外。在一次打猎时,有一段对话让道光感到非常高兴:

“这些真是皇帝应该讲的话。” 道光赞叹说,“这些仁义道德的话,与我所传统和标准接近。”

这次谈话使得对于立储的问题,天平明显倾向于支持奕詝。

卓秉恬曾经告诫他的弟弟:“如果父皇问你什么事,你就知无不言,不论不尽。” 这实际上是一种暗示,因为卓秉恬认为自己的兄弟——聪明、反应快、知识丰富的奕訢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压倒稚嫩但又有潜力的第四子。

然而杜受田分析两位王子的实际情况后认为,他们各有所长,但只有一个办法能赢得父亲的心,那就是当父亲提到自己年老多病可能不久于人世时,用真诚的情感表达出对父亲深厚的情感。他建议:

“你的父皇提及国家大事,你若不能胜任,那么不要说话,只需伏跪流泪,以显示你对父皇孺慕之情。”

尽管这个故事可能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它阐述了一种理念,即通过仁孝贤惠的手段,最终第四子被立为储君。而这场竞争中,被迫隐退的是才智过人的第六子——稚嫩而又急切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小王爷。

1846年6月16日,是那一年夏天的一天,当夜幕降临时,位于紫禁城中的某处,一张9.5厘米×1.6厘米的小纸条上,用红笔书写着满汉双文:“尊敬我的儿臣四等亲王弘晓(即第三顺位孙子的名字)奉旨封为亲王”,另一边用汉字书写“尊敬我的儿臣六等亲王弘训(即第二顺位孙子的名字)奉旨封为亲王”。然后,在黄色的纸包里加盖上满文“万年”以及签名,并且用红笔标记日期和个人签名。这份文件至今仍保存完好,是我们目前发现的一个关于清代秘密立储制度实物证据,它展示了那个时代如何私下决定未来帝国的大业。此后的历史,无论是哪一代君主,都未再出现如此神秘而重要的地步,所以它价值非凡。在最后,当太阳西沉,为新的一日做好准备之前,一切似乎都已经安排好了。当夜色降临,大殿内安静下来,那个少年终于成为了一国之主,他改元叫做咸丰。那一刻,也许是整个家族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或许会发现更大的奥秘隐藏其中,而这个故事只是冰山一角……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