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苻坚独往直前

苻坚虽得王猛辅佐,终未听其临终遗言。王猛识透前秦之敌,即鲜卑、羌人,但苻坚偏信慕容垂及姚苌——燕国降将与羌族贵胄。这对晋的威胁却被他视为唯一大敌。王猛力劝避战东晋,苻坚不从,反而以消灭东晋为己任。

三年后,苻坚遣子丕、慕容垂、姚苌率十几万军分路攻襄阳。守者朱序抗拒不屈,秦兵一年方克之。朱序被擒归长安,被封官待遇,是为气节忠臣。

继此,再派军向淮南进击。但谢石、谢玄联水陆势力大败秦兵。此举未成就,又决意亲征。

公元382年十月,在太极殿召集群臣商议,他自称继位已三十年,大多数势力平定,只有东晋未服。他计划亲征讨伐,其部下皆持异议。大臣权舆谓:“晋国虽弱,但文武俊杰尚存,不可轻敌。”另一将士石越言:“江流天险,又有民心所向何能取胜?”

但苻坚愤怒,将众大臣逐出殿,只留弟弟融。融提醒他历史上决定国家命运往往由一人或二人的手中掌握,如今众议无果,或许两人独断。此时仅留下的只有二人:主上和他的弟弟融。

然而即便是自己的兄弟也不能说出一句顺耳的话来,对这次进攻抱持悲观态度,使得苻坚感到失望。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加固执己见,以百万精兵和丰富的物资认为打败残余的晋国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他完全忽略了国内的种种潜在危机以及外界的反对声音,一意孤行地想要实现自己的野心。

随着更多的人试图劝阻,这些努力都被拒绝了。一名名叫慕容垂的大臣进入宫中,并试图说动他,让他看到自己英明伟大的形象,而非一个盲目追求战争的人物。但最终,没有人能够改变他的决心,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他的妃子还是儿子,都尝试去劝导他,但每一次尝试都遭到了冷漠甚至粗暴的回应,最终无法改变这一切已经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了。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