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遥远的历史时期,一位名叫苏秦的智者因故被迫逃到齐国,企图破坏齐国与燕国之间的和谐。然而,苏秦最终去世后,其真实目的逐渐从他的随从口中泄露出来,这使得齐宣王意识到了燕国与自己的潜在威胁。在公元前314年,当燕国内乱发生时,齐宣王趁机进攻燕国,将其所向披靡的势力扩展至边境地区。此举不仅巩固了齐国的地位,还促成了它与楚怀王之间的联盟。
张仪,即著名的连横策士,他通过巧妙的话语和诱人的礼物成功地勾起了楚怀王对六百里土地的渴望。张仪巧妙地利用“六百里”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故事中的一个关于长城的一段——来暗示楚怀王,如果能断绝与齐国关系,那么他将获得三大益处:一是增加土地;二是削弱齿牙之敌;三是赢得秦始皇的心。
然而,楚怀王并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先行接收商于六百里的土地,然后再断交齐国。这一决定遭到了忠臣陈轸及屈原等人的反对,他们警告说,只要保持盟友关系,楚都不会受到威胁。但张仪却继续推动这一计划,并且伪装病假以避免逢侯丑提醒他必须履行诺言。当逢侯丑最终揭开张仪骗局的事实时,张仪已经乘机逃脱,没有任何责任落在自己身上。
这场阴谋游戏充分体现了古人智慧斗争的手腕,以及如何运用语言、利益和政治手段操纵别人,从而实现个人或国家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六百里”成为了权力的象征,而苏秦则成为了一股不可预测但又极具影响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