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一个春日,常州城里突然出现了一则通告,这是江浙地区的儒学副提举刘伯温亲自张贴的。通告内容简洁明了:他的一枚青田石章被盗,要求偷窃者在三天内主动来到他的住处投案。
一块普通的石头印章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轰动?这不仅仅是一次寻宝行动,更是对一个人的智慧和恩情的一场考验。
据说,在年轻时,刘伯温曾经因为遭遇劫掠而失去所有财物,他甚至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在这个低谷时刻,一位名叫张的大叔出手相助,将他接到家中供养,并送给他足够的路费。一枚刻有“青田”字样的石章作为报答,是刘伯温与张大叔之间恩情深厚见证。
多年后,当刘伯温官至高位,他回到了扬州,以此机会想要表达对张大叔深深感激的心意。他四处寻访,但却发现张大叔已搬迁至常州。于是,他精心策划,用贴出通告这一计谋,最终将张大伯找到了。
那时候,张大叔是否知道了刘伯温做官的事呢?事实上,他早已知晓,而且心里充满期待。然而,由于他的性格独特,即便救人如救己,也并不急于求成,只要不是故意忘恩负义,那就不必见面。在得知通告后,张大叔感到愤怒:“难道这位念书人做官之后能公正办事吗?”
当他找到刘伯温并质疑时,刘伯温露出了笑容:“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不能再让你欠下更多债务。”
最终,这一次误会被解开,而彼此间的情谊也更加坚固。这段故事,不仅展示了一个人的智慧,也凸显了古代社会中的人文关怀和尊重忠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