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一个春日,常州城里突然出现了一则通告,这是江浙地区的儒学副提举刘伯温亲自张贴的。通告内容简洁明了:他的一枚青田石章被盗,要求偷窃者在三天内主动来到他的住处投案。
一块普通的石头印章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轰动?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人性考验。
事实上,当年刘伯温二十三岁时,他在扬州途经时遭遇了一场意外,一切行李都被贼人抢光,留下他衣衫褴褛、走投无路。在绝望之际,他得到了一个姓张的大叔的救赠——十多两银子和当地长工储蓄,是以换取路费。此情此景中,只有留下自己手刻的一枚青田石章作为答谢。
刘伯温不久后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了功名,并官至高位。他回忆起那份恩情,便想尽办法找到并报答那个大叔。然而,在找寻过程中,他了解到大叔已经搬迁至常州。出于对恩德难忘的心理驱使,以及希望通过公开方式表达感激之情,刘伯温终于设计出了贴通告的计策。
张大叔是否知道了刘伯温做官的事呢?事实上,大叔早已知晓,但他的本性却又古怪又纯真。他不愿意见面,也不求回报,只是在听闻这番风波之后,不由得感到些许失落:“我救人不是图什么,我怎么能让你这么厚脸皮?”于是,他便去了刘伯温那里,用言辞询问那青田石章究竟是谁送出的?
当面对着善良而坚持正义的大丈夫,那位曾经受过重伤,又历经磨难、再次站立于社会舞台上的高官,其笑容如同春日阳光般灿烂:
“啊,我的好朋友,你真是让我找麻烦啦!你若爱钱,就应该是我救你的时候就不要帮忙,那样我们也省心一些。”说罢,从袖中拿出一千两银子,“请您收下,这可是我的心意。”
张大伯听完这些话,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对方的手套,只好含糊其词地说:“如果我只为了钱的话,当初就不会去帮助你。这青田石章,比金银还要珍贵吧!”
这个故事,如同历史中的灯塔一样,为后世传递着忠诚与正义的力量,而它所蕴含的情感与智慧,更是一种永恒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