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位的消息传至蜀汉,引发一片猜测与流言。汉中王刘备为此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大臣们纷纷认为既然献帝已去,刘备作为皇室后裔理应继承大统。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正式登基,即称汉昭烈帝,其统治地区因而被称为蜀汉或蜀。
刘备对东吴占据荆州、关羽被杀之事一直心存芥蒂。他即位后首要之事,便是进攻东吴,以报仇雪耻。
赵云劝谏道:“曹魏之敌乃我君主所立,我若能灭魏,则吴国自当屈服,不宜轻敌。”然而刘备执意不听,他留下诸葛亮辅佐太子,而亲率大军出征。同时命张飞赴江州会师,但张飞部将叛变,将其击败并投降东吴。失去了两员勇将,刘备仍旧急于报复,没有冷静思考的余地。
消息传至孙权,他虽害怕,却遭到了拒绝。此时,蜀汉军队已经深入东吴境内,一路顺利直到秭归。孙权知无和已无望,就派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抵抗。
仅几个月时间,刘备便攻占了大量土地。他从秭归起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推进。当黄权建议他选择稳妥策时,他却倾盆泼水般排斥一切反对意见,让黄权守卫北岸防御魏兵,同时自己带领主力沿长江南岸前进,最终达到了猇亭。
东吴士兵眼见蜀军不断扩展领土,都渴望与他们决战。但陆逊不同意这种直接对峙的做法。他解释说:“现在我们不能轻易取胜,因为他们士气旺盛,我们在上游位置不易攻破。如果硬拼而失败,那将是重大损失。我认为应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陆逊的决定让一些老将和贵族感到不满,他们怀疑陆逊胆小怕打。但陆逊坚持自己的计划,并在半年里保持着耐心等待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双方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情感:彼此观察对方,而又互相保持距离。
最终,在一个风大的夜晚,当三更钟声敲响时,大火如同天罚一般烧毁了连营。火光照耀下的景象,无比壮观。一夜之间四十多个大营化作灰烬,而那些逃离火海的人们,只有极少数得以生还。这场战役,被史书记载为“猇亭之战”,也被称作“彝陵之战”。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导致了巨大的伤亡,还使得整个国家陷入动荡。而对于失败后的刘备来说,这次挫折似乎预示着某种天定的安排,使他在永安病倒一年后,再次审视自己的命运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