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学家称赞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如同一位天才策士巧妙地将敌人的力量引入他的圈套

中国历史学家赞誉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如同一位天才策士,巧妙地将敌人的力量引入他的圈套。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服了亚欧的大部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奠定了蒙古兵学在世界军事史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是因为他所率领的蒙古军队拥有更为精良的武器,更适合实战使用的装备;其兵制比较完善,有着严明的军纪;将领们多擅长计谋和兵法与战略。

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源于蒙古族的围猎,它以在使用力量之前先用计谋将对方包围而闻名,与孙子的“诡道”思想一脉相承。在全面侦察敌情、地形的情况下,蒙古军队利用骑兵持久耐力和快速机动能力,在敌人难以想象的地理环境中出其不意地向敌人的深远纵深大胆穿插与分割,从而迫使敌人迅速瓦解。

这种迂回战略也体现了速度与距离对立统一的一种特殊模式。清一色的轻骑兵创造了一种农业时代特有的“闪击战”,即突击力强、灵活多变,以绝对优势迫使敌人解除武装。这是发生在工业时代德国闪击波兰等国时期的一种类似内容,但发生在农业时代却同样独具特色。

此外,大迂回战略还能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使得攻击防御结构发生突变,从而打乱敌人的部署,为己方创造有利于进攻的情势。如窝阔台采用成吉思汗临终留下的大迂回攻金方略,他令拖雷率主力西路军绕过金军重镇潼关自宝鸡出汉中至南宋管辖地区,再沿江而下北上,最终突然出现在金军后方,一举全歼金军。此后 蒙古军乘胜进围汴京,最终导致金朝灭亡近在咫尺。但南宋所处江淮地区复杂的地形和众多城镇,对 蒙古骑兵构成了巨大的挑戰,這場戰爭持續45年之久。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