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院指出,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如同一位天才策略家精心布局的棋盘,将蒙古军队编织成一个庞大的战略网络。在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服了亚欧的大部分,这场战争不仅展示了蒙古军事实力,也奠定了蒙古兵学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如此广阔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是因为他拥有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严密而有效的组织体系以及英明果敢的将领。
他的大迂回战略源自蒙古族传统的围猎技巧,它突出的特点是,在使用力量之前,用计谋将敌人置于劣势。这与孙子的“诡道”思想相呼应,不直接对敌人发动攻击,而是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以包围和分割来达到目的。
这个策略不仅体现了速度与距离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还展现了一种农业时代闪电般快速移动并迅速摧毁敌人的能力。蒙古军队以轻骑兵为主,他们具有突击力的优势,可以长途奔袭,对抗步兵和重骑兵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能够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如同飓风一般席卷整个欧亚大陆。
这种作战方式使得其它国家陷入恐慌,即便教皇和皇帝也无法阻挡他们前行。而拿破仑后来评价说:“蒙古人的西征,不是盲目乱冲,而是一项深思熟虑过后的行动。”因此,大迂回战术能够创造广阔战争空间,使得战斗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而打乱敌方部署,为自己赢得关键时刻。
此外,大迂回还能节省资源,加快战争进程。在灭金之役中,窝阔台采用了父亲留下的这一策略,最终成功取得胜利。而在南宋方面,由于江淮地区地形复杂城镇众多,这场战争持续45年,但最终还是被 蒙古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