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21年-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奠定了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基础。他不仅创设了长久影响深远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推广郡县制,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确立文字、度量衡和货币标准,控制兵器流通,修筑道路,以及著名的“焚书坑儒”等。随着对匈奴和百越地区的一系列征服措施,形成了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型封建国家。然而,这个帝国以极端残暴的手段进行统治,无休止的徭役、税收以及严酷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到了秦二世时期,其统治更是愈发黑暗,最终导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秦始皇,即赢政,是生于赵国而得姓赵的人,他在公元前259年出生,在公元前210年去世,享年54岁。在父亲庄襄王去世后,他继位为秦王,并在BC221年的时候完成了对六国的并吞,更改称号为始皇帝,以咸阳为都城。在他三十七年的統治中去世,而他的儿子胡亥继承其位,但他的死引发了一连串宫廷斗争,最终导致宦官赵高杀害胡亥并拥立其弟子婴作为新的君主。但是在同年的秋天,由于被刘邦所击败,子婴自降,不久后整个秦朝便宣告覆灭。
关于秦人的起源,他们最初是一个西方古老部落,当周孝王时,他们中的非子因养马于渭之间,被赐予姓氏“赢”,也称作“赢”。至周宣王时,他们率军七千与西戎作战,被尊为“西垂大夫”。直到西周末期,他们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并被平王封赏岐西土地。此后的春秋时期他们迁都雍,而战国时期下辖法家商鞅变革,使经济和制度更加完善。这段时间里他们逐渐强盛,最终由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实行变法革新,为封建制经济和封建制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最终的是,在先后灭掉韩、赵、魏、燕、楚、齐六国之后,由此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