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他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包括推广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销毁兵器以及修建道路。然而,这些措施也导致了人民的痛苦和不满,最终在秦二世时期爆发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秦始皇本名政,是庄襄王的儿子,他在13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在他26岁时,他成功地将六国合并为一个国家,并自称为“始皇帝”,定都于咸阳。他死于210年,在位期间共计37年。他的继任者胡亥被宦官赵高杀害,而赵高随后又杀害了胡亥的弟弟子婴,最终导致秦朝在206年被刘邦所取代。
秦人的祖先原是西方的一个部落,他们最初是周孝王时代的一名奴隶非子的养马人,被赐姓赢(又称为秦赢)。到了西周末期, 秦襄公建立了一 个奴隶制国家,并且因为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春秋时期, 秦德公迁都至雍(今陕西省凤翔),战国时期, 秦穆公使其成为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后,由于商鞅变法等原因,使得 秦国变得更加强大,最终于221年完成对六国的征服,从而建立起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