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座的历史名人之谜到底是谁在抹黑曹操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曹操就是一个奸臣的代表人物。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道尽了一个奸雄的真面目,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历史真的就是正确的吗?真正的历史上曹操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呢?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曺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是堪称一位百变星君。打破东汉末期所有官员要求出身豪门世家的铁律,不拘一格提拔张辽徐晃等人的他,其在北方推行屯田制使得魏国粮食产量远超蜀国十倍以上,是他的努力促使西晋最终统一天下。所以三国志中的形象非常正面,被认为当时杰出领袖,即使到了隋朝也很受欢迎。

然而其形象开始逆转是在唐朝,将其比作霍光评价也不错。但是到了宋朝理学推行,最讲忠孝,一代英雄形象开始像奸雄转变,如同从高峰跌入深渊。在苏轼描写老百姓听三国故事场景中,每听到说到被击败就叫好,而每想到刘备失利就皱眉。而南宋屈居于金压迫南方,所以对北强南弱有深刻感触。

之后朝廷迁怒于占据北方的事实指称曺操作为“女真蒙古胡掳”,朱熙则骂篡权盗国给定“名相实贼”。在蒙元时代更被视作反派暗示不能反抗皇权。而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用经典台词彻底把他从英雄变成了奸臣,从此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看法。

因此,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看看是否有其他力量正在影响我们的理解?或者,这个问题本身不重要,因为它揭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如何定义英雄与恶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