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教育子女的社会故事适合四年级讲述

每个做父母的,教育子女都是头等大事,子不教,父之过。今天我们来看看历史知名人物是怎么教育教诲子女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在担任山西巡抚时,有一次忽然接到家信,其中说几天后就 是他长子于冕的13岁生日,希望他有所表示。于谦看了这封信后才想起,上次家中来信已经提及此事,只因自己政务倥偬,竟把这件事忘记了。当时于冕不在他身边,而随祖父祖母在钱塘老家居住。怎样祝贺儿子的生日呢?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写一首诗,为的是告诫儿子努力上进,不要辜负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这诗写道:

阿冕今年已十三,

耳边垂发缘鬟鬟。

好亲灯光研经史,

勤向庭闱奉旨甘。

衔命年年巡塞北,

思亲夜夜想江南。

题诗寄汝非无意,

莫负青春取自惭。

于冕很快收到了父亲的诗和信,他读后非常高兴,决心按照父亲的教导去做,认真研读经史,孝敬祖父祖母,不虚度年华。

后来,在“土木之变”发生之前,他被授职副千户。而他的父亲,也调进京城,被任兵部侍郎要职。在“土木之变”之后,他受命组织抵抗,并且向朝廷推荐石亨,因为石亨根据他的部署,在德胜门外打败了瓦剌军的进攻,因此被封为世袭侯爵。但当石亨知道自己的功劳小于于谦,而于谦反而未得封侯时,即上书皇帝推荐他的儿子,但坚决不同意个人利益,最终没有为其加官晋爵。

这些情形,使得四岁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历史上的爱国精神和优秀品质,同时也能理解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成为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人士至关重要性。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爱国主义精神与传统美德之间紧密相连,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追求卓越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