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的故事一壶历史中的成语花开

在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产出了名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吓煞香”的名茶——碧螺春。据清王彦奎《柳南随笔》载,这种野生茶初见无异,但康熙年间被采摘后加热时释放出奇特香气,因而得名“吓煞人”。自此以后,每当土人采茶,他们都会将其置于怀中,以防止热气使香气散去,而朱元正家独具匠心,其价值更是增至数倍。

民间有两个关于碧螺春茶来历的动人传说。

第一个传说讲述了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碧螺和武艺高强的小夥子阿祥之间的一段爱情故事。在一次恶龙出现并威胁到太湖的人们时,阿祥为了保护人民和心爱的 碧螺姑娘,不惜与恶龙搏斗,最终用渔叉刺穿恶龙背脊,将其击败。受伤严重但不肯退缩的阿祥,在碧螺姑娘千方百计照料下终于恢复健康。而这段时间里,由于每天含着嫩芽苞在寒冷中温暖它,使得这些嫩叶长成了特别好吃且香味扑鼻的特殊品种,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碧螺春“。

第二个传说则讲述了东洞庭莫厘峰上的奇异香气如何吸引了一位胆大勇敢的心灵女孩,她冒险寻找源头,最终发现了一些绿油油的茶树。这个女孩带回家后,让这几棵小树长成,更改植到了西洞庭石山脚下,并精心培育。她最终成功栽培出一种新品种,这种新品种因其满身茸毛、色泽鲜亮而闻名遐迩,从此以”吓煞人香“为名流传开来。当皇帝亲自品尝后,被其深深打动,便赐予新的名字——”碧萝春”,由于形状如同卷曲之物,又被称作”碧螺春”。

从那时候起,“碧萝春”的名字就像是一盏永恒灯塔,为世代人们提供着安慰与欢愉。而它所代表的是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更是对过去历史记忆的一个致敬,是对勇敢与智慧精神的一次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