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5-714年,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在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字巨山。李峤是唐朝宰相,有“苏李”之称,与杜审言、崔融并称“文章四友”,晚年被尊为“文章宿老”。
早年,李峤以文才闻名,他十五岁时就精通《五经》,二十岁中进士。后来,他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等职位。在武周时期,他依附张易之兄弟,并得到了武则天的青睐,被任命为中书令。
在他的仕途中,李峤曾多次担任宰相,在这期间,他与其他大臣一起参与了修撰《三教珠英》这一重大文化工程。在一次政变中,由于他畏惧权力而没有采取行动,被认为有失忠诚。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峤因其贪图私利而受到批评,最终被贬官。尽管如此,他还是继续影响着当时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咏物诗,以五律数量最多,对齐梁声律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些诗作,如《杂咏诗》,至今仍被认为是文学上的杰作。
然而,不同的人对他的评价存在分歧,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另一些人则持批判态度,将他视为只注重技巧而缺乏深刻情感表达的人物。无论如何,李峤留下了自己在唐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印记,并且作为历史人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