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生长着一种名贵的绿茶,叫做“碧螺春”。据清代文学家王彦奎《柳南随笔》记载,这种茶最初被称为“吓煞人香”,因为当初采摘时,人们发现这茶只有在怀中加热后才能释放出浓郁的香气。这个名字很快就变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碧螺春”。
关于碧螺春茶的来历,有两个民间传说流传至今。
第一个传说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姑娘叫碧螺,她喜欢唱歌,并且有着一副清亮圆润的声音。她的歌声不仅让大伙儿欢乐,还打动了隔水相望的一位小伙子阿祥。他是武艺高强、正直乐于助人的好汉,对大家都非常友好。但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从未有机会表达彼此的情感。
有一天,一条凶恶的大龙出现,它想要成为太湖上的女神,使得太湖的人们陷入恐慌。在这个危机面前,阿祥决定与恶龙战斗保护他的朋友和心爱的人。经过七天七夜的战斗,他最终用渔叉刺穿了恶龙,但自己也受到了重伤。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他想起了一棵位于战斗地带的小茶树。这棵树是他和恶龙搏斗所见证的地方,也是他为了保护所有人的牺牲所证明的地方。
碧螺知道阿祥的情况后,即刻赶到他的身边照顾他。她每天含着新芽苞在口里,让它们避免被冻伤。一段时间后,这些嫩叶开始发芽,最终成为了名贵的绿色植物。她给这些芽叶取名为“吓煞人香”,并且每次采摘都会带回家中给病重中的阿祥泡制一杯。这股奇异而纯正、高香而清新的味道,不仅治愈了阿祥的心灵,也使得他的身体逐渐康复。
第二个传说则讲述了一位勇敢无畏的小姑娘,她误以为东洞庭莫厘峰上的奇妙香气是妖精作祟,因而她冒险爬上悬崖,只为了揭开这谜团。她找到了几棵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小茶树,将其移植到西洞庭石山脚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勤劳地培育这些小苗,最终形成了一片片茂盛又繁荣的地界。她的收获并不仅限于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她通过这种方式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赢得了邻居们对她的尊敬和赞赏。
当皇帝下江南时,他品尝过这种特殊的绿色植物,被其独特风味所吸引,便赐予它更高雅一些名称——”碧萝春”。之后,由于形似卷曲如同青蛙或蝴蝶翅膀,又被誉为” 碧螺春 “—这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一种名贵绿色植物,它不仅代表了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而且还象征着那些无私奉献、坚持信念的人们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