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空难大明宝钞明代唯一官方发行的飞速流通纸币

大明宝钞:明代唯一官方发行的纸币,后因滥发导致通货膨胀,民怨四起,最终在正德年间被废止。它的印刷尺寸为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之一。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其中壹贯相当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而四贯则合黄金一两。宝钞上的“大明通行宝钞”标志着其作为一种官方货币的地位。

最初,大明宝钞与粮食挂勾,一石米可换取一贯的大明宝钞。这一切始于洪武八年(1375年),随着铜材短缺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政府颁布了“钞法”,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制版和印刷,以及管理使用这些纸币。此外,还有五种小型纸币被发行出来,即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和伍拾文,其设计更为精细。

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能阻止经济状况的恶化。在永乐以后,大明宝钞继续以洪武年的名称进行印制,并且禁止私人交易黄金和白银。不过,由于长时间内没有适当的控制措施,到正统九年(1444年),一个大明宝钞仅能购买100斤米,而到了正德年间,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大多数商家已经不再接受这种货币,最终导致它在实际上失去了流通价值。

今天,大明宝 钞成为了收藏家的热门选择,同时也吸引了一批不法分子伪造此类珍贵物品。大 明 宝 钞 的真假难以辨认,使得市场上的鱼龙混杂,对其经济价值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拍卖时往往只能获得几万到十万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