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5-714年,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在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字巨山。李峤以其才华横溢和文采斐然,在唐朝时期占据了一席之地。
早年经历
李峤自幼聪明,十五岁便精通《五经》,二十岁中进士考试后,被授予安定小尉一职。在此之前,他还曾任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务。武周时期,他依附张易之兄弟,并受到武则天的重用。
担任宰相
在神功元年(697年),李峤首次被拜为宰相,随后又在圣历元年(698年)再次担任此职。他还曾在长安三年(703年)第三次成为宰相,并在景龙二年(708年)第四次担任此职。尽管他有过几次升迁,但他的政治生涯也伴随着多起争议和批评。
文学成就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李峤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他的诗歌作品流畅而富有韵律,他尤以咏物诗著称,其《杂咏诗》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包括了十二个大类,每个类别都以一个字为题,以单一字母来命名,这是一种独特且创新性的形式。
晚年的颠沛
然而,由于他的权力斗争以及对韦皇后的态度问题,最终导致了他的贬官。此外,在开元二年的某些事件中,他被迫退隐到庐州别驾的位置,不久即病逝于该地,享寿七十岁。尽管如此,对于他来说,没有人能够否认他作为文人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唐代文化所作出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