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目睹了一种名为碧螺春的茶叶,它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美味著称。据清代王彦奎《柳南随笔》记载,这种茶最初被发现是在洞庭山上的碧螺峰石壁上。传说在康熙年间,一位采茶人偶然间将新采集的野生茶叶置于怀中,待到热气散去,才发现了它那令人惊叹的香气,从此人们便开始采摘这种特殊的野生茶,并将其命名为“吓煞人香”。后来,这种名贵的茶叶更是受到朱元正家精心制作而成,以其独特风味闻名遐迩。
关于碧螺春茶的来历,有两个民间传说流传至今:
第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碧螺的小女孩,她因她的歌声美丽而广受欢迎。当恶龙出现并威胁整个太湖时,小女孩请求一位勇敢的小伙子阿祥帮助她驱逐这只凶恶之物。在一场激烈斗争之后,阿祥最终战胜了恶龙,但自己也受到了重伤。在小女孩细心照料下,他渐渐康复。这段经历使得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最终他们相爱却不幸分离,小女孩为了纪念他,把那片土地上的野生茶树培育起来,用它的一些嫩芽给病愈后的阿祥泡了一杯神奇无比、能够治愈一切疾病甚至比仙丹还灵妙用的汤水。从此,他们用这株特殊的草本植物制作出了具有“吓煞人”之效但又极具价值与珍稀性的“碧螺春”。
第二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姑娘如何误打误撞地发现并培养出这个特殊品质的地方性绿色植物。她通过冒险探索悬崖峭壁,最终在莫厘峰上找到几棵长着绿油油茸毛芽叶且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小巧植物。她把这些芽叶带回家,用它们制作出一种令人赞叹不已、满口芳香且能消除疲劳的一饮而尽佳茗。此事迅速传开,使得这个地方性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并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知的大众化版本——碧螺春。
最后,在一次皇帝下江南期间,他品尝到了这一天造就出的杰作,便赐予它新的名字——“碧萝春”,因为原来的名字听起来过于平凡。而由于它形状如同卷曲中的青蛙,又被俗称为“ 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