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令人难以捉摸的存在,他所统治的秦朝,也是一段充满矛盾的篇章。自秦朝至今,中国已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一统国家,无论是豪强割据还是外来侵扰,都终将归于汉族为核心的统一格局。皇帝这个称号,是秦始皇开创之举,其评价如何,只能通过其所作所为来衡量。从死后至今,历代文人对他进行了无数不同的评判,如贾谊的责备、章炳麟和萧一山的赞颂、顾颉刚和郭沫若的批判等等。尽管他是个暴君,但他的制度很多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假如我们抹去嬴政个人的性格与作为,以及不谈秦朝短暂而亡的事实,只看中国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上层统一,并且长期以来追求统一,这是一个独特现象,证明了嬴政功绩非凡。此后2000年的封建制度,大部分是演变自秦制,因此它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原先只是西方的小国,几代人不断努力,与戎狄交战,最终壮大起来。在西周孝王时代,将土地赐予养马人非子,以地名“甘肃清水县”(即今日之“清水县”)与戎狄相隔。在宣王时期封给非子曾孙秦仲做大夫,而后子孙们共同奋力攻打戎狄,使国势日益强盛。
由于救幽王有功并护送平王东迁洛邑,被封诸侯,加持拥有了西周故地,为西方最强国。而虽然采用戎狄法律及文化成就了一家西方大国,却因被东方华夏诸侯轻视,不许参与盟会。然而多位君主都是杰出者,其中包括设史官定律法的人文公、建立雍城的人德公,以及招纳天下贤士谋臣百里奚的人穆公。他战胜晋国扩展到黄河边际,又灭诸戎开疆千里成为春秋霸主。
商鞅任相两次推行变法,他奖励军功禁私斗鼓励家庭生产发展经济普及郡县制等。这增强了军事实力促进社会转型加快由诸侯割据向中央集权国家转变过程。在惠王武王苦心经营下到了昭王时期,已远超过六国,为嬴政实现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嬴政继续实施远交近攻策略,用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他们君臣关系,从公元前230年到221年的10年内连续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长达数百年的割据混战状态创建第一个中央集权多民族国家。
为了适应大一统需要,将过去称号改造新称谓,即丞相以下设九卿各有分工负责不同事务,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地方体制重大改变。大多数臣子支持分封制唯廷尉李斯倡导郡县制认为分封导致贵族疏远中央最终造成周朝衰败。如果用郡县则可以永保中央控制天下稳定。因此李斯提议设置36个郡下的36个守和1000余个乡镇地区组织形式准军事化管理体系。
为了巩固这一局面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地主;度量衡货币交通工具文字都要统一度量;修筑万里长城铲毁六国内部残存边塞防御设施;没收兵器铸成12巨像防乱;修道通四海迁徙贵族豪富集中控制;这些措施促进文化心理上的共识,对经济文化发展起巨作用使其成为伟大的代表人物。但同时也做出许多让民众受苦的事情加上继承人的昏暴使得这短暂的一个帝国迅速崩溃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过1,000余支简帛内容主要涉及法律制度反映严酷特点包含刑罚种类繁多每一种也有细节规定显示法律严厨但也有人认为有些条款琐碎而缺乏明确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