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碧螺春茶,其来历有二。
民间传说一:据清王彦奎《柳南随笔》载,洞庭山上产野茶,因置怀间而异香发出,采者争呼吓煞人香。朱元正家所制独精,价值尤昂。在此基础上,有两个动人的传说。
第一则是关于碧螺和阿祥的爱情故事。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以她的歌声和善良赢得了人们的心。另一位武艺高强、善良的阿祥,在一次偶遇中被碧螺深深吸引,但两人未能表白心意。当一个凶恶龙威胁太湖时,阿祥挺身而出,用渔叉刺伤了龙,但自己也受重伤。碧螺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他康复。她在最终病逝前,将一棵小茶树种植于她与阿祥战斗的地方,这棵树后来长成了名贵的“碧螺春”茶树。这款茶以其鲜美、香浓闻名于世,是对爱情和牺牲精神的一种纪念。
民间传说二:另一种版本讲述了一位胆大勇敢的姑娘,她发现了莫厘峰上的奇异香气,并将其中的一些芽叶带回家煮出了佳肴。这股香气让她感到惊喜并决定将这株奇特的小茶树移植到西洞庭山脚下,并且精心培育。此后的几年里,这株小茶树长成了枝茂叶盛的大树,而从它上采下的芽叶却散发出更加浓郁的香味,被人们称为“吓煞人香”。这个名字很快就被改为“碧萝春”,因为皇帝品尝后认为更有文雅气质。而由于它形如卷筒,又常被称作“ 碧螺春”。
通过这两种不同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碧螺春”这一名称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底蕴,它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食材,更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