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5-714年,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在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字巨山。李峤以其才华横溢和文采飞扬而闻名于世,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早年,李峤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他十五岁就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等职后,他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并随军南征平定岭南僚乱。
武周时期,李峤依附张易之兄弟,在中宗年间则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被封为赵国公。在唐睿宗时期,他先后被贬为怀州刺史和滁州别驾,最终在开元二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尽管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起伏,但李峤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的政治成就,更是他作为文学家的丰硕成果。他善于隶事用典,讲求骈偶,其文章风格高华宏赡,被誉为大手笔。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尤其擅长咏物诗,以《杂咏诗》闻名,这部作品分为十二大类,每首诗都以一字为题,用典若市,而非空洞浮夸。
然而,对于他的文学成就,有些现代评论者持有批评态度,他们认为他的咏物诗虽然技巧娴熟,却缺乏深刻的情感表达,使人感到腻烦。此外,一些学者也指出,他的诗歌创作更多的是形式上的修养,而缺乏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不过,这种评价并不能否认他在当时文化界的地位,也不能掩盖他作为文人的重要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