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儒学,就不可能会忘记朱子,他是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代研究儒学知识少不得要研究朱家的资料。在古代冠礼是男子的重要仪式,服饰礼器都是有要求的。宋代士庶冠礼概况北宋,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仪式载于其《书仪》之中,规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他还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将三加之冠作了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
《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这样就很美好了”。 《朱子家礼·冠禮》中的衣服和物品包括(1)童子的服装:双紐、四衫衣字旁加癸kui4衣衩、勒帛、采履。这里的紐指的是双丫髻,也叫总角,是最普遍儿童发式,一般绘作左右两个发髻,有时候也认为是将发髻做成两个环,用朱红色锦绦扎系,这叫“紒”。
儿童还有其他几种发式,如留前发及两侧发,其余剃去,那些留下来的前面下垂到额上,而两边头发编成辫条下垂。宋代还有一个风格,就是只留钱大偏在左侧或者顶前束以彩缯名“鹁角”。穿着四衩衫显然便于活动,与不裘裳也不帛襦袴是一样的。童子的衣服一般被称为采衣,该用缁布作为底料而且装饰有锦缘,而且通常用的是深红色的锦缎。一说童子的衣服是不带腰带,但是在两襟上有一根带子来固定。
采履,但到了明朝开始使用白鞋。在(2)初级阶段,有一种简单版の头戴物,即缁布帽配深衣、大带和纳履。而在宋代中人们喜欢把幅巾当作替代品来使用。
(3)再进阶则需要更高级别的一顶帽子,可以是纱帽或绉纱帽,《宋史·舆服志》里写道:“士大夫常常喜欢戴乌纱帽,上身穿皂罗衫,用革皮腰带和鞋。”这类皂罗直裰也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款式,而到了明朝则换成了襕衫。襕衮起源于唐朝,由于当时布料较窄,所以这种连体长袍会有正中间一条线连接两边袖口,而这个特点让它得名为“襕”。“
此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这些服饰都发生了变化,比如从圆领改成了背心型领口或者直接变成了对襟形式。但具体细节缺乏图像佐证,因此待进一步考察。此外,还有关于鞋子的描述,其中提到与深衣搭配的是黑色的靴子。(4)最后一阶段,则需要最高级别的一顶幞头,以及公服、革皮腰带和靴以及手持笏板。如果父亲无官职,则可穿着较为简单的襕衬。但无论如何,全套装备必须精致整洁,以展现出主人身份所需严肃庄重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