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为什么能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管仲踏上了齐国的政坛,开始了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的新征程。但是霸业的创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回到他处的时代,那时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的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此时,边境的各族也都发展起来。

北方的狄人开始南下,成为中原各国的严重威胁。西方的戎人也开始东进,戎国经常侵犯鲁国和曹国,北戎又侵犯郑国,山戎又进攻燕国,伊洛之戎又进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蛮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北上。边境民族内侵,与周王室的衰弱是分不开的。在春秋之初,周王还有些威信,自从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周郑葛之战,周桓王的肩被郑祝聃射中,王师大败后周王室就一蹶不振。

齐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庄王杀了周公。晋献公二年(公元前675年),周王室的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等大夫叛乱,后经郑、虢出面调解才平息。周惠王为了报答郑、虢,将虎牢以东送给郑国,把酒泉送给虢国。于是王畿越来越小,威信也就越来越低。

面对如此混乱的社会状况,齐桓公一登上王位就迫不及待地召集管仲商谈国家大事。一次齐桓公召见管仲,首先把想了很久的问题摆了出来。“你认为现在的国家可以安定下来吗?”管仲通过一阶段的接触,深知齐桓公的抱负,但又没有互相谈论过,于是管仲就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您决心称霸诸侯,国家就可以安定富强;如果您要安于现状,国家就不能安定富强。”齐桓公听后说:“我现在还不敢说这样的大话,等将来见机行事吧!”

为齐桓公的诚恳所感动,他急忙向齐桓公表示:“君王免臣死罪,这是我的万幸。臣能苟且偷生到今天,不为公子纠而死,就是为了富强国家社稷;如果不是这样,那臣就是贪生怕死,一心为升官发财了。”说完,管仲就想告退。齐桓公被管仲的肺腑之言感动,便极力挽留,并表示决心以霸业为己任,希望管仲为之出力。后来,齐桓公又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

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讲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

桓公十分赞同管仲的思想,于是就把改革齐国的重任交给了管仲。商贾出身的管仲最善于理财,他既有商人的审时度势、权衡轻重的灵活性,又有家的注重大节、果敢刚毅的气魄,在接受了齐桓公的如此大任后,管仲深感任重道远,但是他坚信自己治国必先富民的思想。

他提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财力充足,远方之人会自动归属齐国;开发荒地,种植庄稼,有所收成,本国之民自然会安心住下。管仲的这一治国道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民的思想觉悟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要以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为原则,制定治国方针大计。

管仲为什么能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秘诀只有两个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